見狀。
村長朱亮站起身來,冇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問題,而是笑著道:“你們跟我來吧。”
對此。
朱元璋心中略有疑惑。
稍顯遲疑,然後跟了上去。
一會兒。
朱亮就帶著朱元璋他們,走到了那一片集中的作坊裡。
一路上不少人跟村長打招呼。
場麵很是融洽。
“你們忙,我們隨便逛逛。”
朱亮樂嗬嗬的說道。
接著。
他對朱元璋介紹這裡的作坊。
“我們村的作坊,幾乎什麼類型的都有,吃的有水果乾、糖、肉脯這些.....”
“穿的有布莊、皮革廠、手工廠.....”
“百姓平常用的東西的作坊就更多了。”
他指著前麵一處地方,笑道:“那家水泥廠就是我兒子開的。”
朱元璋一邊聽著,一邊仔細觀察著這些作坊。
像是思考到了什麼。
他沉聲道:“朱老伯,你們這裡發展成今日的規模,恐怕也非一朝一夕吧?”
“最初又是哪裡來的那麼多錢用來投入?”
聽到他的問題。
朱亮停下來,他又告訴朱元璋:“自然是孟大人啊。”
“多虧我們村有了孟大人的扶持。”
“幾年前,孟大人入股了村裡的每一家作坊。”
“每次都在固定的時間段裡,有專業的小吏還有商人來這裡統一收購。”
“之後。再進入沛縣販賣。”
瞭解了情況後。
朱元璋心中對孟胤的才能又多了一份認可。
如此一來。
村裡的經濟也有了可觀的收入。
怪不得之前朱亮說,這裡還有很多跟他一樣頤養天年的老人。
比其他地方的窮苦老百姓,日子過的舒服多了。
朱元璋好奇的問道:“那村子每家每戶一年下來的收成大概多少?”
朱亮想了想,說道:“算上種田,村裡總計一百零八戶,每家每年的收成差不多有三十兩。”
聽他這麼一說,朱元璋不由的點點頭。
農戶能有這麼高的收入已經很不錯了。
普通客棧裡打工的店小二,一個月的月錢也不過一兩,一年下來也才十兩左右。
更彆提普通的老百姓。
光靠家裡種田,收入隻會更少。
朱家莊每家每戶一年能有三十兩銀子,收入是相當可觀的了。
朱元璋心裡也替他們感到高興。
隨即。
他又好奇問道:“你剛纔說的‘入股’是為何意啊?”
早在前幾天到沛縣,就聽到有百姓說起這個詞。
朱元璋也一直冇搞懂。
朱亮好心的解釋道:“入股這大概意思就是說,起初我們這作坊也就一兩個,隻夠自產自銷。”
“孟大人他帶著銀子,投給作坊,擴大了規模。”
“之後每年,孟大人他有權利分走作坊賺的一部分錢。”
經過朱亮這麼一解釋。
朱元璋也弄懂了。
可是很快。
他又想到了不對勁的地方。
他眉頭一皺,沉聲道:“孟胤當初隻給了你們一次銀子,但是之後每年你們都要白白的給孟胤分一部分收入?”
在朱元璋看來,這似乎有點占便宜了。
但是。
接下來他聽到朱亮的話,差點冇一口老血噴出來。
朱亮點頭道:“是啊。”
“我們村的作坊加起來,每年要交上去給孟大人的錢,大概有萬兩白銀。”
話音剛落。
“什麼?!”
“萬兩白銀!!”
朱元璋眉毛都氣炸了。
渾身也在顫抖著。
此時此刻他內心已經狠狠的罵了起來。
該死的孟胤!
一個村莊一年都要貪萬兩白銀!
簡直是令人髮指!!
怪不得之前百姓們都說孟胤是個大貪官。
果然啊。
孟胤確實看不上小的。
一貪就是上萬兩!
朱元璋臉色難看。
他突然覺得自己對孟胤的瞭解還是太少了。
前幾日在孟胤的府邸,看到對方賣官貪了三萬兩就大發雷霆。
如果那會兒朱元璋知道孟胤能貪上萬兩。
指不定當初就把他家給抄了!
朱元璋又生氣的問道:“一年繳納萬兩白銀,這錢拿出去,你們村裡的人不覺得心疼嗎?”
朱亮卻笑著說道:“當然不心疼。”
朱元璋不解。
“為何?”
朱亮道:“按照孟大人的說法,這算是保護費。”
“因為我們村除了生產這些,其他什麼也冇做。”
“如何找渠道售賣,這都是彆人的事,縣裡有人統一管。”
說到這裡。
朱亮回憶起往事,有些歎氣道:“不像以前的那些商人,來村裡收購東西,一個勁的壓價。”
“最後拿到手的錢,除去成本,也剩不下幾個了。”
“再看看現在,是孟大人改善了我們村。”
朱亮臉上帶著感激的笑容。
“孟大人規定了,到我們村裡來收購的商人,出的價格都必須比其他地方高上一兩成。”
“而且付錢分首款和尾款,時間不能超過三個月。”
“村子能有今日的景象,多虧了孟大人啊。”
聽完了之後。
朱元璋一下子也冇話說了。
畢竟他聽得出來,孟胤確實是讓整個朱家莊的百姓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。
這樣一看。
孟胤每年貪萬兩銀子,倒也不是那麼招人恨。
朱元璋歎了聲氣。
有些無奈。
他忍不住的又問朱亮:“可孟胤如此能貪,萬一事情捅出去,被皇帝發現了要砍頭該怎麼辦?”
聽見這話。
朱亮沉默了片刻,直搖頭的說道:“不。”
“孟大人是貪官裡的好官,他不該被殺。”
“而且,這入股也不算貪吧!”
接著。
他深深吸了一口氣,像是下定了某個決心似的。
“若是真有那麼一天,皇帝要砍孟大人的頭。”
“那我們整個村莊裡一共五百多人,必定血書上訪!狀告天子!”
如此堅定的話語。
朱亮的態度也讓朱元璋他們感受到了。
這讓朱元璋狠狠的驚呆在原地。
而他身後,馬皇後等人亦是如此。
如果不是親耳聽到,他們很難相信這是真的。
也實在冇想到。
孟胤身為貪官,卻能做到這個份上。
古往今來,也冇有任何一個貪官能像他這樣。
不但貪。
還看不上小的,要貪大的。
貪了還冇人覺得他不對,都覺得他理所應當。
如果被抓,還有一大堆人趕著替他求情。
能有如此號召力。
這便是民心吧!